一、腊肉的分类
腊肉在中国南北均有出产,南方以腌腊猪肉较多,北方以腌牛肉为主。腊肉种类纷呈,同一品种,又因产地,加工方法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以原料分,有猪肉、羊肉及其脏器和鸡、鸭、鱼等之分;以产地而论,有广东、湖南、云南、四川等之别;因所选原料部位等的不同,又有许多品种。著名的品种有广式腊肉、湖南腊肉和四川腊肉。
1、广式腊肉以腊腩条最闻名,是以猪的肋条肉为原料经腌制、烘烤而成,具有选料严格、制作精细、色泽金黄、条形整齐、芬芳醇厚、甘香爽口等特点。
2、湖南腊肉,亦称三湘腊肉,是选用皮薄、肉嫩、体重适宜的宁香猪为原料,经切条、配制辅料,腌渍、洗盐、晾干和熏制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特点是皮色红黄、脂肪似腊、肌肉棕红、咸淡适口、熏香浓郁、食之不腻。
3、四川腊肉,是将肉切成5cm宽的条状,再经腌渍、洗晾、烘制而成,成品具有色红似火、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
此外,河南的蝴蝶腊猪头,湖北的腊猪头、腊鸡、腊鱼、腊鸭,广西的腊猪肝,陕西的腊羊肉、腊驴肉,山西长治的腊驴肉,甘肃的腊牛肉等。
二、腊味为何要从秋天开始制作?
“腊”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是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而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时的天气云量较少且干燥,西北季候风开始流行,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
由于华南地区潮湿温暖,缺乏风干的天然条件,因此也有以太阳晒干的方法制作腊味,不过放在户外干制比较容易招来虫子,卫生条件较难保证,因此,也有使用专门的烘焙室来干制或熏制的。
三、腊味的挑选与保存
(一)腊味的挑选
优质腊味看上去色泽鲜明、有光泽,肉质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脂肪呈透明或乳白色,肉质干爽,结实致密,坚韧而有弹性,指压后无明显凹痕,闻起来有腊味固有的香味。
1、看
优质的腊味不论是包装的还是散装的,均有明显的商标、品名、产地、生产日期等标签内容,产品色泽光润、呈自然红色或枣红色。劣质腊味一般无标签内容或含糊不清,色泽灰暗、呈“人工大红色”(使用工业色素),大小不一。
2、摸
优质腊味手感干爽、肠衣紧贴、弯曲后有弹性、切面肉质光滑无洞、质感好。劣质腊味手摸湿润、质感浮松、衣肉分离、容易弯曲、受湿会变软发霉、切面肉质松散、有较大空洞。
3、闻
优质腊味切面香气浓郁、肉香味突出、有强烈广式腊味固有的糖、酒等香味。劣质腊味切面无酒香味和鲜肉味,有的还散发出陈腐味和酸味,或有明显化学试剂的气味。
(二)腊味的保存
腊肉作为肉制品,并非长久不坏,冬至以后,大寒以前制作的腊肉保存得最久且不易变味。腊肉在常温下保存,农历三月以前味道是最正宗的时候,随着气温的升高,广式烧腊培训腊肉虽然肉质不变,但味会变得刺喉。所以农历三月以后,腊肉就不能在常温下保存了。最好的保存办法就是将腊肉洗净,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这样就可以长久保存,即使三年五年也不会变味。
四、广式烧腊培训腊味的常见品种
(一)腊肠
广式烧腊培训有多种品种,如传统汾酒白糖味的、生抽味的、黑椒味的;品种有全瘦的、半肥瘦的、鸭润肠(鸭肝)、金银肠(传统腊肠里塞入咸蛋黄)等等
广式腊肠的制作方法
原料:
猪腿或猪臀肉7斤,猪背肥膘肉3斤,肠衣、麻绳各准备几米。
调料:
盐20克、糖130克、味精150克、玫瑰露20克。
制作:
1、把肥肉切成小四方丁,用50度温水漂洗后,去浮油、污物,然后滤水,共漂洗两次。
2、把瘦肉用绞肉机搅烂,倒出。
3、把两者混和,加入调料拌匀,腌制30分钟。
4、把肠衣洗净,用玫瑰露浸泡片刻,套在灌嘴上,使肉馅均匀地灌入肠衣中,然后用手轻轻地把猪肉丁推进肠衣里,要掌握松紧程度,不能过紧或过松。
5、灌好后用绵线把肠衣扎成自己喜欢的长短度,然后用针扎刺肉肠,排除内部空气,再用玫瑰露抹干净肉肠表面的污物,拿到透风透气的地方晾晒,大约7—10天就能晾晒干爽。
(二)腊肉
广式烧腊的特点是,出于保存的目的,腊肉的制作都会通过腌制和利用干燥天气让其自然风干两个步骤,由于在调味上使用了酒和糖,并加用酱油,所以广式腊肉比起其它地区如四川、湖南等地区的腊肉更偏向于甜味,而且带有酒香味。另外,因为广式腊肉是直接晾干而非烤干或熏干,故不会带有湖南腊肉那种独特的烟熏味。
广式腊肉的制作方法
原料:
带皮五花肉5斤。
调料:
盐、糖、生抽、老抽、汾酒各二两。
制作:
1、把五花肉洗净,切成厚约3厘米、宽约10厘米、长约30厘米的肉条,放进盆子里,然后加进所有调料拌匀,期间要不断用手揉搓肉条以让肉条充份吸收调料,腌制一天就可以准备晾晒(要隔一段时间就把肉条翻一下身)。
2、用锥子在肉皮上扎一个小孔,穿上麻绳,然后绑在竹竿上,放到阳光能晒到的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