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资源 > 详细内容

极简中国书法史,一口气看完3000年 (1)

日期:2023/05/06  点击:3243 次
 我们就以中国朝代变迁为脉络,用“书体、碑帖、书家、纪事、书论”穿梭,织一卷书法锦缎,让您感受一下中国书法的温度,享受那一份恬静与快乐。

 

1、朝 代

商 前 16世纪-11世纪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东周 春秋战国 前770年-前256年

2、书 体

甲骨文

金文

朱书墨书

玉书石刻

3、代表碑帖

甲骨文书法

金文书法

《散氏盘》

《大盂鼎》

《石鼓文》

4、书坛纪事

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1899年,在河南殷墟发现的甲骨文,被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乃殷人占卜文字,龟甲上刻多为卜辞。夏商周三代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即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名钟鼎文,又名金文。

5、备 注

汉字造字方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史称六书。

1、朝 代

秦前221年--前206年

2、书 体

大篆

小篆

3、代表碑帖

《史籀篇》

《史籀篇》

《峄山刻石》

《泰山刻石》

《琅琊刻石》

4、时代书家

李斯

胡毋敬

5、书坛纪事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着手实行思想文化的统一政策。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进行“同文”运动,“丞相李斯乃奏同一”,“罢其不与秦文合者”,遂统一文字,史称小篆,乃中国最早的统一文字。

传秦国大将蒙恬制笔。

6备 注

胡毋:姓,胡毋敬是太史令,曾作《博学篇》。

籀 音zhou

峄 音yi

1、朝 代

西汉 前206年-公元8年

东汉 公元25年-220年

2、书 体

篆书

隶书

行书(东汉中期)

章草(东汉末期)

楷书(东汉末期)

3、代表碑帖

《石门颂》

《礼器碑》

《华山庙碑》

《景君碑》

《鲜于璜碑》

《史晨碑》

《乙瑛碑》

《曹全碑》

《冠军帖》

4、时代书家

崔瑗

杜操

刘德昇

蔡邕

张芝

5、书论名篇

许慎《说文解字》

崔瑗《草书势》

蔡邕《篆势》《笔赋》

赵壹《非草书》

托名蔡邕《笔论》

托名蔡邕《九势》

6、书坛纪事

西汉重视书法但不兴立碑,因此西汉的篆书作品很少传世,我们今天所见的西汉篆书多为铜器刻文,分书意味已逐渐加重。到东汉时,篆书的使用范围缩为两个:一是碑额题字,一是祭文拜册。其他书写摹刻多为隶书,这时期的隶书已经非常成熟。

两汉时,简、帛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书写材料,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得到普及。

7、备 注

隶书又名分书,隶书的草写未脱隶意,被称作章草,张芝变章草为今草,史称草圣。

1、朝 代

三国(魏蜀吴)公元220-公元280年

两晋(西晋东晋)公元265-公元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

2、书 体

魏碑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3、代表碑帖

《天发神谶碑》

《爨宝子碑》

钟繇《宣示表》

索靖《月仪帖》《出师颂》

陆机《平复帖》

王羲之《兰亭序》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陶弘景《瘗鹤铭》

《龙门二十品》

《郑文公碑》

《张猛龙碑》

4、时代书家

钟繇

卫觊、卫瓘、

卫恆、卫宣、

卫夫人

索靖

陆机

琅琊王氏(王羲之、王献之等)

王僧虔

 

5、书论名篇

卫恒《四体书势》

杨泉《草书赋》

王羲之《笔阵图》

王羲之《自论书》

王珉《行书状》

虞龢《论书表》

王僧虔《书赋》、《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