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资源 > 详细内容

中国太极拳

日期:2022/05/05  点击:3082 次
    太极拳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关于哲学、军事、武术、医学、科技等众多文明成果,并经历代不断丰富发展。

 

  1 太极图

  太极拳根于阴阳,道法自然,以平衡为原则,阴阳互动。太极图是阴阳运动规律的意象表述,以图示方式解析阴阳互根、互存、对立、转化、矛盾发展的特点和原理,至简至奥,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拳学理法皆根于太极图所蕴含的独特运动法则。         
 

  2 无极图

 无极为基础,由无极而太极。乾为性,坤为命,阴阳一气交感,化生万物。此图传自宋代,解释了无极、太极、五行等的相互关系,是历代太极拳家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                         

    3 行气玉佩铭

     战国时期文物。以篆书刻于玉佩上的铭文,论述关于“行气”的要领方法。全文45字,是中国最早关于行气、导引的记载,对太极拳的养生内练思想有重要影响。

 

    4 马王堆导引图

     西汉时期文物。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导引图中绘有44个形态不同的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动静结合。许多动作以仿生为主,对后来的五禽戏、太极拳等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5 太极圣地陈家沟

     一个普通的中国山村,以太极拳影响了世界。陈家沟诞生了陈式太极拳,进而衍生出了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主要太极拳流派。这里产生了陈王廷、陈鑫、陈长兴、陈发科、陈照奎、陈照丕、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一大批名家高手,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家。由于陈家沟在中国太极拳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每年都有大量中外太极拳爱好者前往学习、观光。

 

   6 太极名胜永年

  河北永年为著名太极之乡。杨露禅、武禹襄皆为永年人,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均发源于此。古城墙四水环绕,被誉为“北方江南”。每年均举办大型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

 

     7 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山势绵延,浩浩荡荡,有“八百里武当”之称。武当山也是中国武术圣地,被称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的武当武术发源于此。一些专家认为,太极拳与武当武术关系密切,特别是张三丰,被传为与太极拳有较为深厚的渊源关系。

 

     8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陈王廷,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创陈式太极拳,并由此衍生了众多太极拳流派。陈王廷为明末著名战将,读书、研武、习拳,文韬武略兼备。他重视以阴阳之理入拳械套路,强调导引、吐纳之术的健身作用,推进武术养生的发展,开阔了武术内功的衍进天地。


(陈王廷画像)

 

 

    9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

     杨露禅,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为太极拳中兴的重要人物。其三进陈家沟学拳的故事盛传武林,成为后学励志楷模。提倡以柔克刚,为适应更多人需要,根据自身体悟,对所学太极拳进行改造,又经其后人加工,称为流行广泛,影响深远的杨式太极拳。


(杨露禅画像)

 

 

    10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武禹襄,河北永年人。先后从学于杨露禅、陈清萍等人,十分注重理论探究,深研拳学要义,借鉴陈、杨等太极拳架,注入独特理解,创编而成法度谨严、虚实分明,又舒缓灵活的武式太极拳。传世著作《十三势行功心解》、《打手要言》等,为研习太极拳的必读之作。


(武禹襄画像)

 

 

     11 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全佑及子吴鉴泉

     全佑,字公甫,号保亭,老姓吴福氏。满族。北京大兴人。为吴式太极拳的创始奠基者。传有弟子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常远亭等。吴鉴泉,又名爱绅。幼承家学,随父习武,并有独特感悟。经进一步对家传套路的改造,形成吴式太极拳基本形态。


(吴鉴泉照片)

 

    12 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

     孙禄堂,名福全,河北保定人。自幼尚武,先后从学李魁元、程廷华习练形意拳、八卦掌。后就学于郝为真学习太极拳。将形意、太极、八卦融会贯通,创三拳合一的孙式太极拳。是中国内家功夫的代表性人物,并具有很高的国学修养,著有《太极拳学》、《形意拳学》、《八卦拳学》等多部传世武学著作。


(孙禄堂照片)

 

 

     13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最为普及的太极拳套路。国家体委20世纪五十年代创编。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以传统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删繁就简,易学易练。是众多大型集体太极拳活动的选练套路。

 

 

     14 世界太极健身月

     2001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五月份确定为“世界太极健身月” ,并举行相应的太极拳推介活动,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向全国下发了开展“世界太极健身月”的通知。其后每年世界各地均在五月举行各种类型的太极拳活动。

 

 

      15 世界太极健康大会

 为倡导科学健身观念,推进太极拳运动的发展,2001年,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在三亚举行“首届世界太极健康大会”,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对其后太极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其后又举行了多届。                     

 

     16 天安门万人太极拳演练活动

   1998年10月15日,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20周年和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来自海内外的近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规模空前的太极拳表演活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程实况转播,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在海内外获得高度赞誉。

 

 

    17 “三亚南山”首届世界太极文化节

2016年4月在海南三亚南山举行。规模盛大,影响广泛。提倡太极文化性与国际化发展,共有三十多个国家近两千名正式代表,近万名观摩代表参会。发布《世界太极南山宣言》,包括世界太极文化论坛,世界太极大巡游、世界太极交流赛等十多项活动。成为国际化太极文化重要品牌。              

   

 

     18 太极拳竞赛

 太极拳不仅是一项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一项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每年都举行全国和国际性的众多太极拳比赛项目,丰富发展了太极拳的内涵,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太极拳与奥运

     太极拳所追求的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理念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充分吻合。在奥运竞技场上也多次出现太极元素,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开幕式表演了气势磅礴的太极拳集体项目,并且设置了武术奥运特设项目,太极拳为其中重要竞技内容。

 

     20 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以松柔为本,身形中正,讲究缠丝劲法,丹田运转,快慢相间。发力富于弹抖,刚柔相济。


(陈式太极拳-陈发科演示)

 

     21 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功架舒展大方,速度均匀连贯,行拳自然流畅,中正安舒。劲力圆满、沉静。


(杨式太极拳-杨澄甫演示)

 

     22 吴式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功架紧凑,松静自然,轻灵圆活,动作连贯,细腻绵柔。


(吴式太极拳-吴鉴泉演示)

 

 

    23 武式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拳势小巧紧凑,身法谨严无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体态端庄含蓄,气势腾挪鼓荡。


(武式太极拳-姚继祖演示)

 

 

    24 孙式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开合有致,虚实有法,手法简练,步法生动,迈步必跟,退步必撤。


(孙式太极拳-孙剑云演示)

 

 

     25 和式赵堡太极拳

     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有称“和式太极拳”或“赵堡太极拳”。动作圆转灵活,讲究呼吸,式式连环不断,推手拿打结合。


(和式太极拳-和有禄演示)

 

     26 太极拳竞赛套路

     为适应竞赛需要而创编的套路。均以传统太极拳为基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有沿用传统太极拳套路为主体改编,如“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有些为自选创编套路。

 

     27 太极剑

     太极拳主要器械。将太极拳的主要特点融合在剑法之中。柔和缓慢,自然流畅,意在剑先,身剑一体。既可单练,亦可对练。

 

     28 太极刀

     太极拳主要器械。以太极拳技法融入刀法创编而成。练习时以腰为枢纽,刀的开合起落与身法的变化相配合,体现出阴阳虚实的章法。

 

    29 太极枪

     太极拳主要器械。以太极拳法运枪,有的用大杆训练。有单人练法和双人对练。练习时要求以周身劲法运含于大枪之中,开可发于外,合能收于内,能有效增强太极功力。

 

 

     30 太极扇

     太极拳重要器械。有许多新编太极扇套路。是中国武术与传统扇子相结合的一种锻炼方式。将太极技法运用在扇子中,以扇子为兵器,包括开、展、收、合等多种方法,攻防意识蕴含其中。

 

 

     31 太极球

     太极拳重要练功方式。主要用来锻炼太极拳劲力及健身。有单手揉球法、双手揉球法、双手运球法等。

 

     32 太极推手

     太极拳对练形式。以双人锻炼为主。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技击原则,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在其过程中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