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资源 > 详细内容

初学书法切忌通篇临摹,不然白费功夫,逐字临摹有窍门

日期:2022/04/08  点击:3351 次
              初学书法,临摹古人的名帖名作是必不可少的阶段,这个阶段一定要走,否则写的再好也是江湖体,登不上大雅之堂。然而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却不能把心沉下慢慢揣摩古人佳作,急于表现自己,一上来就开始从头到尾的临摹-通临。其实这样的学习方法真的是不可取,因为这样的临摹根本无法去把握古人的笔法和字形结构。
    正确的临摹方法是先逐字临摹,力求把每个字都写发跟原帖一模一样。
    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再去通临,这时学习的是古人章法布局的特点。
    所以,这个顺序切勿颠倒过来,而且临摹古贴是学习书法一辈子的事情,很多书法家活到老还临摹到老,当代著名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八十多岁了还不断临摹古贴,可见临摹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逐字临摹呢?这里我有自己的窍门,跟大家分享探讨。以下是我学习楷书时总结的一些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白逐字临摹这个阶段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是学习古人的笔法,就是横、竖、撇、捺、点等这些笔画是怎么运笔的,起笔是怎么入笔,是露锋还是藏锋;行笔是怎么运行的,是中锋还是侧锋;收笔是出锋还是顿笔等等。临摹的时候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笔画的字整理到一起,然后逐字临摹。

 

 

   第二,是学习古人的结字法则,也就是各种偏旁部首的写法和在字中分布的大小位置等,还有就是可以按照黄自元楷书结构九十二法,按照每种方法找出字帖中与之对应的字,然后去临摹。这种边临摹边总结的方法可以在临摹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古贴的特点,方便我们记忆。

 

 

    第三,是学习古人的章法布局,这就需要通临了。在完成逐字临摹阶段之后,通临的过程就是学习古人章法布局的过程。要理解为什么有的字笔画相对较粗,有的字笔画相对较细;有的字大一些,有的字小一些。然后自己试着去按照这种章法布局的方法去创作一些自己的作品,学以致用。

 

 

    第四,读帖是贯穿临摹过程始终的功课。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完全可以把学习的古贴放到手机里,在不方便临摹的时间里,抽出空闲时间拿出手机多看看古贴。看的时候手指模拟毛笔,在自己的腿上或者桌子上按照体贴的运笔来临摹。

 

 

    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持之以恒,坚持每天学习,不一定一天要花多少时间,但一定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书法是修心养性的事情,个人的修养更加重要。以前在一个书法群里发生过一件事情,一位家长经常晾晒自己孩子的练字照片,其他人给他提了点建议和善意的批评,结果这个人大发雷霆,吵起来没完。这样反而违反了学习书法的初心,没有好的道德思想也很难静下心来把字写好的。


    初学书法切勿再用羊毫笔了,我们被误导了

    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忘了那本书上写的,初学书法必须用羊毫。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这句话,但初学书法真的必须用羊毫吗?也许你被误导了。

 

    首先我们来看,书法的学习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用笔、结字、风格。一开始学书法我们都是先从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开始练起。所以学习书法的关键就是学习用笔,赵孟在《跋定武兰亭》中说到过:“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笔法千古不易”。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说过:“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可见在唐代,书家已经开始认为用笔是书法的基础。

 

 

    理解了这点,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工具:毛笔。毛笔大致分为:软毫、兼毫、硬毫。软毫以羊毫笔为主,硬毫以狼毫为主,兼毫则是二者相掺。关于初学者宜用羊毫,这种说法在过去是很流行的,这种说法的出处,在周汝昌先生的《永字八法》这本书中提起过:“这种明确的软毫论,大约来自明清封建科考时代,当时的皇帝和官僚喜欢“黑大圆亮”,把这种字标为考卷书法的准则,所以羊毫笔最合适。我看是很害人的。我曾尽可能地遍看已经发现的古代墨笔书(原件、影件),根本找不见软毫书法特点的痕迹。”

书中又云:‘羊毫笔大行其道,由清后期包世臣,何绍基等作佣,书法一变,不解此道者慕虚誉而盛效颦,中国书学之坏,亦由此始。这个影响至今未绝,且视昔有加无减。”

 

 

    羊毫笔这种东西,晚到宋代才盛行起来,它的盛行和蔡京还不无关系。蔡京写字喜欢用长锋羊毫,而蔡京的字还是很有功底的,但米芾对他的评价就是“不得笔”。而这个不得笔,应该就是跟他用羊毫笔有关。其子云:“鲁公不独喜毛颖,亦多用长须主薄,故诸葛氏遂有鲁公羊毫样”。这应该算是长锋羊毫较早的记载了。因此蔡京《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中是显示出来的用笔尖弱的问题可能跟使用的长锋羊毫有关。

所以,除非你决心取法宋代之后的字,不建议一开始用羊毫。当然,除非你喜欢这种圆熟一类的书风,那软毫最适合了。所以,没有初学必须用羊毫这种说法,很多人被误导了。

 

   学书法,“取法贵乎上”,何谓上等取法呢?那就是晋唐书法。古人写字,因为那时没有高桌,一般都是一手拿笔,一手拿纸,因此如果笔太软,根本没法写的。

 

 

    上面是日本藏有的唐代的鸡距笔,笔锋很短,就是因书写习惯有关。因此,初学书法必先讲求笔法。要想很好的掌握笔法,选笔最好是狼毫、紫毫等硬毫笔,或者兼毫也好。切不可再被“初学书法必须用羊毫”之说误导。
       (转摘   
书画相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