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资源 > 详细内容

太极拳内劲认识

日期:2021/10/20  点击:3026 次

      以前练习太极拳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打太极拳的行列。而太极最难练的就是内劲,是人体内的一股潜在能量,在传统太极拳界认为只要练到这股内劲才算是真正的入门,如果只是掌握招式,没有内劲的话那只是空架子,练习太极拳最核心的目的就是练习太极拳的内劲,简称太极劲。只要掌握并使用这股太极劲才算是达到一定的境界。
     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强调不可以使用蛮力,要着重注意自身内劲的修为。                 
     所谓内劲,就是在练拳中得到的环而无端,周而复始,外柔内刚且富有弹性的劲,这种劲“形不外露,功蕴于内”,故称内劲。

    太极用劲,灵捷无形,手到发劲,未中之先无劲,既中之后无劲,只在中敌之剎那发劲,疾如闪电,一发传收,敛气凝神,毫不费力。正确用劲为太极技击关键。

太极内劲的特点

01

流动性


 

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内功由“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突破,实现了太极拳功夫修炼的第一次飞跃,在某一天的某一时间太极内劲豁然贯通。内劲贯通后的第一感觉是身体内部出现一股新的力量,这股新的力量随着意念和动作在体内不停地涌动、流行,流到哪里哪里都很舒畅,此时练功者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追求的内劲出现了。

 

此时练功者心情豁然开朗,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从内劲贯通后的体验看,流动性是它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前人把内劲的这个特点描述为“浑灏流行”。

 

02

完整性


内劲初步贯通后,再继续努力修炼一段时日后,就会感觉到内劲在不断增加、质量在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中间以丹田为核心、上至双臂双手、下至两腿两足的一股整劲,一动俱动,一静俱静,节节贯穿。发劲时,练功者能清楚地感觉到内劲“起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完整劲路,正如经典拳论所讲“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由此可见,完整性是太极内劲的重要特点。
小程序,

03

轻沉兼备


内劲贯通后,练拳时能清晰地感觉到内劲以丹田为核心在全身的四肢百骸开合聚散,时轻时重,轻沉兼备。肢体时而如充满氢气的气球飘然欲起,时而又如灌满水银的袋子分量极沉,真是“轻灵沉重兼而有之”。太极拳界的前辈曾将内劲的这个特点描述为“轻如杨花,坚如金石”。

04

刚柔相济


不了解太极拳的人看到慢悠悠的太极拳,总认为练拳的人是柔软无力的,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事实上,“柔”是为了“刚”,“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内劲贯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觉到太极拳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杨澄甫讲“臂膊如棉裹铁”,太极拳乃“绵里藏针之艺术”。武式太极拳开派宗师武禹襄则讲得更加到位,他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九曲珠”讲出了太极内劲“柔”的一面,“百炼钢”讲出了太极内劲“刚”的一面。而且,太极拳在推手、技击中的“柔化刚发”也清楚体现了太极内劲“刚柔相济”的特点。

05

渗透传导


练太极拳内劲贯通后,随着内劲质量的不断提高,会逐渐感觉到内劲具有明显的渗透和传导的特性。手握剑柄时,会清楚地感觉到内劲由剑柄传至剑身,直达剑尖,剑的分量瞬间增加,宝剑舞动时浑厚沉稳、震弹有力。平时随手拿起一个物件,比如竹竿,稍一沉气,竹竿霎时就会变得沉甸甸的。与人推手时,搭手后内劲迅速渗透传至对方体内,对方会感到脚下发飘、重心不稳、身体失衡,很容易被牵动。

太极拳十三种内劲如何练习

一、沾粘劲:

这种劲道就是无论何时,都可以不丢,及阴阳相生。沾粘即粘贴之意,把敌粘住之劲。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浮我随,敌沉我松。

初练推手时,手臂知觉不灵,犹如木棍,日久感觉渐趋灵敏,由手臂而肩而胸而背,乃至周身皮肤,逐渐生有感觉。有感觉始可沾粘。有沾粘,始可将敌吸住。沾粘劲为入门初步,此劲不通,难以深入其它之内劲。

二、听劲:

所谓听,并非用耳,而以皮肤之触觉去感知敌劲。故必先掌握沾粘劲将敌紧紧吸住。只有学会了沾粘,才能练好听劲,这样才能克敌制胜。

听劲之关键在于松腰腿,敛气凝神,做到松、柔、沉、静、稳,否则无从准确听敌之劲。

三、化劲:

化劲中须含沾粘劲和掤劲,否则不能化。机枢在腰而不在手、肩,否则是谓硬拨,非真太极拳之化劲也。其要点全我顺人背,须有往复褶迭和进退转换,使敌无由知我劲路,从而达到使对方处于背势的境地。

 

劲不可化尽,化尽则我之沾粘劲易断,而去势随之远矣。又不可过早或过迟,太早未到,无有所化;过迟则敌劲已着,化之无益。运用化劲最恰当的时机是敌劲将出而未全出、将至而未全至之际。化之得势,发之才有效。

四、发劲:

为太极技击中攻敌之内劲。习发劲之初,当先知劲路。发劲须制敌之“根”。人之全身,足为根,身为枝,头为叶;人之上身,肩为根,肘为枝,手为叶;人之下身,腿为根,膝为枝,足为叶。拿人发人,先制其根,是取胜的关键。

能明此旨,方可发人。发劲必须达到三要点。1.机势2.方向3.时间。三者不可缺一,机势,即己势顺敌势背,在对方重心偏离之际。方向,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正或隅,均须随敌之背而发之。

时间,即在敌旧劲已完,新劲未生之时,为最确当。三者俱全,则发人甚易。犹如弹丸脱手,无往不利。

发劲时己身应尾闾中正,坐腰松胯,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气贴脊背,而贯之于肢体,目注对方,勿存疑虑之心,意欲发之于远。此方得太极发劲之妙谛。
上一篇:气沉丹田!一个神奇的呼吸方式!5种方法快速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