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中国书法史,一口气看完3000年!(2)
7、备 注
北魏时的摩崖、墓志等的书体,摆脱隶法,史称“魏碑”,是楷书的一种,对后世书法有着重要影响。
钟繇行书始学刘德昇,卫氏、王氏家族皆学钟繇,王羲之师从卫夫人。
爨 音cuan
繇 音you
瘗 音yi
觊 音ji
谶 音chen
五
1、朝 代
隋公元581-公元618年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五代 公元907-公元960年
十国 公元902-公元979年
2、书 体
行书
楷书
草书
篆书
3、代表碑帖
《董美人墓志》
《苏慈墓志》
《龙藏寺碑》
智永《千字文》
欧阳询《九成宫》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陆柬之《陆机文赋》
褚遂良《孟法师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李邕《李思训碑》
张旭《肚痛帖》《古诗四帖》
怀素《论书帖》《苦笋帖》
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碑》
徐浩《不空和尚碑》
怀仁《集王圣教序》
柳公权《玄秘塔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杨凝式《韭花帖》
4、时代书家
智永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李邕
怀素
张旭
颜真卿
柳公权
杨凝式
5、书论名篇
孙过庭《书谱》
李嗣真《书后品》
张怀瓘《书断》
张彦远《法书要录》
6、书坛纪事
楷书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发展,在点画和结体上创造了多种形式,积累了各种经验,到隋唐终于发展到了极致,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唐书尚法。
颜真卿《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7、备 注
初唐楷书四家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六
1、朝 代
宋(北宋南宋)公元960-1279年
辽公元916-1125年
金公元1115-1234年书 体
2、书 体
行书
3、代表碑帖
蔡襄《自书诗稿》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
米芾《研山铭》
米芾《蜀素帖》
蔡京《徽宗十八学士图跋》
赵佶《楷书千字文》
陆游《怀成都十韵诗》
范成大《荔酥沙鱼帖》
朱熹《卜筑帖》
张孝祥《台眷帖》
姜夔《落水本兰亭序跋》
《淳化阁帖》
4、时代书家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钱勰
赵佶
5、书论名篇
欧阳修《试笔》
朱长文《续书断》
黄伯思《东观余论》
《宣和书谱》
米芾《海岳名言》
洪适《隶释》
赵明诚《金石录》
姜夔《续书谱》
陈思《书小史》
赵孟坚《论书法》
6、书坛纪事
因楷书的风格形式在唐代已得到了充分发展,宋代的书法家意识到再维持唐楷的青春已不可能,于是把书写对象转移到了行草,变唐人重法为尚意。
宋徽宗赵佶创瘦金体书法。
苏轼《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7、备 注
宋书法四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
赵明诚之妻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七
1、朝 代
元公元1206-1368年
书 体
楷书
篆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2、代表碑帖
赵孟頫《赤壁赋》
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卷》
赵孟頫《洛神赋》《黃庭经》
赵孟頫《汲黯传》《过秦论》
鲜于枢《水帘洞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