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习资源 > 详细内容

楷书有固定结构,草书遵循规则,那结体灵活的行书呢?(2)

日期:2020/08/11  点击:4217 次
 

第四,风格统一

 

不是只单纯地指格式统一,条幅、对联、中堂、横幅等格式本身各有各的格式要求。这里主要指一幅作品的书风,即风格本身要统一。个人的书风都会因时间、地点、审美、临池时的情绪等因素起变化,书风都会不同。试观王羲之、王献之、李邕、杨凝式、米芾、赵孟頫等人的作品的风格,作品之间的风格往往有所不同。但是在一幅作品之中书风必须统一,不能一忽儿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忽儿又是杨凝式的《韭花帖》,一忽儿又是米芾的《蜀素帖》,这就破坏了一幅作品风格的统一,成为不伦不类的东西。

 

如果我们学习行书已有一定基础,必然临过许多家的若干帖,如果不注意书风的统一,信手写来,夹杂进行,生硬搬弄,还以为是一种融合创新,就很难成为一幅成功的作品,这正破坏了书风的统一,成不了一幅风格神韵统一的完美作品,只是一种大杂烩。但是,这不妨碍多方面吸取,经过自己融合以后以我为主的风格。这种经过自己探索融合以后具有个性的风格,它是统一的,虽然还会出现前人的某些笔意,但与前种生硬照搬拼凑在一起是不同的。

 

形和神的统一不完全属于结体、笔法、章法等的技法问题,它也属于创作问题。技法功夫扎实是创作的首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创作还有其它修养和素质等问题。这里说形和神的统一,更多是从技法角度来说的。在学习行书过程中,都要注意学习技法,是为了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格调和神韵,不是为技法而学习技法。要技法更好地表现作品的风格神韵,形体、笔法、章法就必须统一。比如在临摹中如何忠实于原帖的形体、笔法、章法的统一,不随意搀杂别家别的帖进去,也不能自以为是地加进个人的习惯写法等。

 

搞习作时更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如技法要融会贯通所学各家笔意长处,再融合消化成为自己所写的统一风格,是需要长期探索、认真研究才能做到的,难度很大,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有悟性。所以学习技法过程,是不断开发自己悟性的过程,决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转载
书画相约)